“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六期

时间:2024-02-02 16:29:45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显示:


1703728070101049362.jpg

1703728070118070096.jpg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六期



专家精彩观点分享


专家观点一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龄阶段,家长应该重点对儿童进行相应的规则意识的教育。通过日常家庭规则、家风、家庭故事帮助儿童形成一些规则意识,通过认同学校的规则规范来形成规则意识。家长要和学校配合,认同和支持老师、班主任、学校的规则,并督促孩子遵守。避免拒绝、诋毁、忽视、甚至消极评价学校的通知、规定等等。如果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相冲突,孩子就可能无所适从,或者无视学校规则。这样可能学校培养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就形成不起来。



专家观点二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习惯有四个特点:第一个是生成性、第二个是稳固性、第三个是情境性、第四个是情感性。在一定的情境里,依据习惯做事,就会感觉舒适熟悉,如果不按着这个习惯,要改掉这个习惯,就觉得很别扭,很难受,所以习惯一旦形成,好习惯就会终身受益,坏习惯想改掉就特别难了。所以家长要及早地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专家观点三


    自律是基于个人的是非感而非他人的监督而做出自己的决定的行为。缺少自律的儿童往往依赖他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自律的人则可以从内部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不需要监督就可以进行积极的社会互动,他们可以控制诱惑,控制消极冲动。


    自律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它经历一个由外向内的发展过程,由依赖他人规范行为发展到较高水平的自我调节。在婴幼儿时期,孩子主要表现为遵从、顺从家长(如收拾玩具),小学后期进入自律的最高阶段,开始规则内化,使用自己的价值判断,用道德准则规范行为,控制来自儿童自己内部。父母的作用在于“脚手架”或梯子,从一开始较多的介入、引导,然后逐步撤出,让儿童自己管理自己。



专家观点四


    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是一个大家庭,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等。学习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份子,而且它是小字辈,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习惯,这些好了,学习成绩往往也会好的。



专家观点五


    放任型的或者说溺爱型的养育方式要不得。放任型的养育表现为对孩子的要求是无原则的满足,孩子要什么就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培养出拖沓的、懒惰的、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这种教养方式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另外还有一种侵入型的教养方式,表现为家长对孩子过度的干涉和过度的控制,这样容易给孩子养成退缩、胆小、害羞,同伴社交上有问题。所以不同的养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孩子,在这里也提醒家长们,尤其是这种放任型的和侵入型的这两类养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专家观点六


    要坚持孩子主体的原则。无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学习计划的制定,包括报什么样的兴趣班,家长们都只是梯子,而孩子是主体。



下期预告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七期将于8月7日(周五)上线,来自中央团校(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陆士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李敏共同为家长朋友们带来“独善其身与相善其群”为主题的课程,助力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及养成良好个性,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