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 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8 13:34: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显示:

前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示要求,有效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省妇联于2021年4月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9个市(州)、18个县(市、区),走访女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创业女大学生、相关产业带头人、乡镇和村妇联执委、女农民等177人,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在深入分析调查问卷、汇总妇女群众访谈信息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调研报告》。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899.4万,其中妇女占半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男工女耕”现象日益凸显,常住农村的妇女人数远多于男性,她们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2017年,省妇联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充分发挥11761个乡村妇联组织、  185794个乡村妇联干部、执委的作用,组织妇女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功立业。经过四年实践,妇联组织引领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妇女返乡入乡创业、发展“吉林巧姐”手工制作产业、建立积分制超市等工作在全国推广,但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形势,妇联组织特别是基层妇联组织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举措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

一、妇联组织引领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

(一)依靠项目拉动,引领妇女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在推动产业振兴方面,各地突出妇女特点,凸显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带领妇女发展特色产业。其中,带动人数最多、发展规模最大的是手工制作、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三大产业。

一是抓住妇女心灵手巧的特点,发展手工制作产业。各地以“吉林巧姐”为统一品牌,采取“妇联+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构建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结合本地资源和文化实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巧姐项目,比如长春草编、辽源剪纸农民画、松原鱼皮画等等,形成宜编则编、宜缝则缝、宜剪则剪、宜粘则粘的发展模式。目前,全省已建立巧姐手工制作基地72个,巧姐专业合作社78家,从事手工制作的妇女近10万人。调研中我们发现,好的带头人是推动手工制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以长春榆树的草编协会会长周艳文为例,从2016年发展草编项目开始,已经创建草编合作社17家、草编基地18个,辐射带动5000多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销售额累计达到2亿元。

二是挖掘吉林地域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各地以“吉林妇女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为载体,从吉林关东文化和冰雪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组织妇女利用自有房屋开办民宿、开展农业休闲旅游,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链。目前,全省已培育巾帼乡村旅游精品路线9条,巾帼示范农庄和示范人家232个,巾帼乡村旅游代言人45名。特别是延边、通化等地,主打民族文化、生态资源,妇女农家乐呈连片集中、规模发展的态势,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女大学生创业带头人杨丽娜,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妇女整村发展休闲旅游,同步推介当地农特产品、巧姐制品、民俗商品,推动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目前年营业额已达到1800万元。

三是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各地以“吉林网姐”为统一品牌,按照“缺啥帮啥”的原则,为农村妇女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帮助她们掌握实用电商技能。省妇联《深化巾帼电商创新发展 助力吉林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地又延展电商培训的链条,着眼农产品卖难的实际,打造“集群化运作+品牌化营销”的产业发展模式,帮助农村妇女实现观念转变、销售转型和效益转化。目前,全省已开展网姐培训245期,培训网姐9653。各地在推动电商发展中注重结合地域实际,比长春、松原突出基地带动,创建巾帼互联网营销实训基地和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延边、白山突出人才带动,组织“百名巾帼主播创业培育”“创业女性实训营”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巾帼互联网营销师和巾帼直播销售员。其中白山市妇联吸呐白山巧姐、白山大姐加入主播队伍,打造商家主播、特产主播、旅游主播等特色巾帼主播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白山市参与直播妇女已经达到2万余人。今年山野菜丰收时节,白山巾帼主播在山野菜销售市场进行现场直播,推动白山特色食材扬名全国,帮助农民增收1500万元以上。

    (二)坚持政策驱动,引领妇女返乡入乡创业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各项目标的有力支撑。为汇聚农业农村建设高素质人才,各地推出了一系列“引凤还巢”的政策举措,吸引优秀妇女返乡入乡创业。

一是搭建融智平台,为返乡妇女提供创业指导。各地从女大学生、女农民工等不同返乡创业妇女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服务,帮助她们谋划发展思路、寻找创业项目、搭建服务平台。比如四平市立足黑土地资源优势,鼓励返乡创业妇女发展种植产业,并在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实施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12600亩,带动农户158户,年总产值达到700余万元。吉林市将前景好、可复制推广的女性企业和创业空间确定为“引凤还巢”实训基地,开展边学习、边实践的精准培训,培育出种植大户蔡雪、养殖大户朱爱玲等一大批返乡创业妇女典型。目前,全省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巾帼养殖大户达到59人,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巾帼种粮大户达到65人

二是搭建融资平台,为返乡妇女提供资金支持。各地从制约妇女创业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入手,拓宽妇女返乡创业资金扶持渠道,帮助返乡妇女解决贷款难、融资难等实际问题。协调金融机构推出“创业创新巾帼贷”产品,为女性创办的中小微企业、家庭农场等对接资金需求2.89亿元,发放贷款1.86亿元。省级划拨的妇女创业带动就业和城乡妇女发展资金中,扶持妇女返乡创业资金比例达到40%以上。同时各地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比如长春市妇联协调市委组织部建立“引凤还巢”无息典型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符合当地产业规划、适合农村妇女创业的致富项目,三年累计发放资金220万元,扶持苗木生产、珍禽养殖、干菜加工、农家乐等创业项目12个。

三是搭建融商平台,为返乡妇女提供发展机遇。各地以“众创、众帮、众扶”为目标,创建返乡创业金凤凰联盟,促进返乡创业妇女“互助成长、抱团”闯市场、“联动”带乡亲,取得良好成效。以延边州为例,48名返乡创业女性成立巾帼返乡创业联盟,联盟成员具有行业同质和市场近似的特点,通过联合营销,促进产品互动、市场互动,实现了倍增效应。同时联盟成员还发挥创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引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比如巾帼返乡创业联盟会长吕爱辉创新研发“犊牛早期培育技术”,带动1700名妇女返乡创业、13000多农户开展规模化养殖,帮助69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年产值接近1亿元。

(三)持续宣传发动,引领妇女建设文明乡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也是决定乡村振兴成色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各地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独特作用,以妇女带动家庭,以家庭辐射乡村,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融入生活日常。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妇女思想共识。各地以“巾帼心向党”为主题,依托乡村“妇女之家”常态化开展巾帼宣讲活动,打造乡村“微讲堂”,妇联干部执委“人人都做宣讲员”,深入田间地头、桌边炕头与妇女群众一对一精准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妇女人心。同时各地结合妇女思想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引领妇女思想的载体方式,比如延边州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开展“民族亲·姐妹情”“民族幸福大讲堂”等特色宣教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四平市将党史知识、爱国情怀融入“二人转”“拉场戏”等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想引领;通化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妇女抱团发展红色旅游项目,让妇女成为党的政策方针和党史知识的讲解员、宣传员,在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同时,带动引领更多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注重宣传教育,带领妇女移风易俗。各地充分发挥村妇联贴近妇女、贴近家庭的优势,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向妇女发出“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倡议,抓住村屯集市、村民大会等时间节点反复宣传移风易俗、文明办事新风尚,村妇联主席、执委、妇女小组长等带头反对铺张浪费,主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在妇女中发挥了表率作用。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不同类型的移风易俗活动,比如长春、吉林、延边等地举办了“移风易俗、为爱减负”公益集体婚礼,组织新人用实际行动倡扬社会文明新风;四平市铁西区组织村妇联干部“帮民算笔账”,手把手帮妇女算好红白喜事账、人情往份账,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獾子洞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婚丧喜事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更新观念,改变陋习,减轻家庭负担,促进社会稳定。

是培树典型家庭,引领妇女向上向善。各地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坚持敞开大门,不设门槛,从邻里乡亲中,从基层草根里寻找孝老爱亲、科学教子、绿色环保等各类典型家庭,因地制宜开展典型宣传,比如吉林市创建“和美家风流动学校,白城市成立“最美家庭”宣讲团,辽源市举办“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故事会,长白山组织好母亲、好婆婆、好妻子、好军嫂评选表彰和事迹展演,吸引带动124万户家庭踊跃参与,推选出各级各类“最美家庭”87661,在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弘扬家庭美德、建立良好家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搭建议事平台,提升妇女主体意识。各地把推动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治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以“妇女之家”为平台,在村(社区)广泛建立妇女议事会,紧扣修改村规民约、关爱弱势群体、参与环境治理等妇女的“共鸣点”开展议事活动,通过增能赋权调动妇女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目前,全省村(社区)妇女议事会组建率已经达到60%,村务发展、权益维护、关爱帮扶等一系列民意民情通过妇女议事会得到妥善解决。调查显示,在已经修订建立村规民约的9003个村中,1/4是通过妇女议事会推动修订的,妇女在文明乡村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日益凸显。

(四)强化组织带动,引领妇女参与环境治理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农村家庭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各地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引领作用,带动农村妇女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一是突出广泛性,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各地以“村村全覆盖、户户都参与”为目标,以庭院“五美”、人家“五净”为标准,通过常态化评比、挂牌化表彰、物质化奖励等有效手段,吸引农村家庭打造美丽庭院、建设干净人家。比如长春、延边、通化、辽源、白山等地建立“爱心超市”“巾帼美家超市”等积分超市567家,将庭院整洁纳入量化积分指标,通过积分兑换爱心物品,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妇女参与环境治理的内在力量,联合省农业农村厅以“五美”和“五净”为要求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创建活动,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64万户,初步形成了家家有风采、村村有特色的“美丽家园”建设模式。

二是突出示范性,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各地以“创绿色家庭、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常态化开展绿色价值理念和节能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自荐、他荐和组织推荐等形式,寻找选树“绿色环保”最美家庭1012户,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示范作用,形成“选树一户、引领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氛围。在创建过程中,各地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举措,比如,白山市联合环保公益组织组建“绿色联盟”,定期入村入户开展绿色生活宣传;梅河口市举办垃圾分类家庭趣味比赛,引导农村家庭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三是突出引领性,开展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各地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引领妇女、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组织妇联干部、妇联执委、热心妇女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面对面宣传、一对一服务,引导帮助农村妇女和家庭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参与美丽家园建设。比如通化市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百日攻坚行动”,集中力量进行农村家庭大扫除、大清洁;松原市组建100多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与妇女结对帮扶,特别是对创建效果不佳的家庭常年跟踪指导,确保在“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中没有一个家庭掉队。

    二、妇联组织引领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助力产业振兴方面,主要存在2个问题

一是一二三产融合度不够,妇女增收致富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没有完全形成。基层妇联对产业布局、区域发展等宏观政策的把握不够,在引领妇女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深层次产业上存在不足。调查显示,56%的农村家庭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见图1)生产销售的多为初级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受市场渠道和行情影响较大。本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数量不多且规模普遍较小,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偏低,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销售仍以小型经销商收购等传统销售渠道为主,互联网电子商务、新媒体直播带货等销售渠道和方式没有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参与调查的农村妇女中,60.44%的人表示仍然存在农产品卖难问题。同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家庭和合作社产业发展相对单一,种地的不养畜,养畜的不种地,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发展不够,且缺乏抱团取暖、共赢发展的意识,农业发展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没有成立联盟和组织,没有形成合力和品牌,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仍需进一步延伸

图片61.png

    二是扶持发展精准性不强,对妇女困难问题的了解程度和解决力度有待加强。调查显示,基层妇联针对农村妇女的就业指导和技能指导仍以集中性普惠性培训为主,结合各地县域经济及重点产业布局开展的针对性培训不够,帮助农村妇女在当地重点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拓展优势的力度不足,56.8%的农村妇女迫切希望妇联组织通过培训带动她们发展新型产业(见图2)。同时,60.38%的妇女表示生产中最需要资金扶持,而非建档立卡户的农村创业妇女贷款难度很大、资金周转困难,特别是创业初期妇女由于生产规模较小难以获得上级政策扶持,贷款面临三户联保、房产抵押、公务员担保等门槛,对于这些问题,妇联组织的解决办法还不够

图片12.png

    (二)在助力人才振兴方面,主要存在4个问题

一是女村官正职比例较,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调研中我们发现,全省女村官存在“能力强、数量少”的问题,在村民走访中,受访群众对女村官的满意度达到100%,韩丽、谷凤杰等女村书记更是得到广泛认同。但从总量看,本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省正职女村官只有684人,占比7.3%,虽然较上届增幅翻了一番,但总量仍然偏小。这其中,既有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龄妇女、留守妇女偏多,参政能力不足等客观原因,也有妇联组织宣传发动不到位,妇女参政议政意愿不强等主观因素,需要在后续工作中加强改进。

二是农村女性致富带头人数量不多,引领带动妇女增收致富的效果有限。妇联组织在培养致富带头人的广泛性和均衡性上还有欠缺。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女性致富带头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镇,偏远村、落后村的女性致富带头人数量很少,呈现出越是需要带富人才的地区带富人才越少的现象。一些地区虽然有女大户、女能人,但受小农意识影响,带动周边妇女共同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同时,由于眼界不够开阔,与外界交往有限, 缺少灵敏的市场信息, 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市场需要,带富能力不足。

三是职业女农民培养任重道远,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础薄弱。妇联组织针对农村妇女的培训主要是技能类培训,以提升科学文化素质、现代农业理念、经营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相对较少,从培育职业女农民的角度看,存在内容窄、层次浅的问题。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农村妇女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等现实问题也成为影响职业女农民培养的重要因素。在参与调查的妇女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70.8%(见图3),一些农村妇女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不强,对新型职业女农民的职业性理解不到位,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图片23.png


四是边境村和老龄村妇女人数少、活力差,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不足。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城镇,边境村、老龄村数量日益增多,特别是延边、白山等地的边境村屯,整户搬迁和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以延边州安图石门镇境城朝鲜族村为例,户籍人口319户665人,常住人口仅112户,326人,其中妇女75人,年龄最大的92岁,平均年龄63岁。由于缺乏有思想有朝气的年轻人,种植养殖发展、民俗餐饮经营、人居环境整治等都受到很大局限,兴边富民缺乏最基本的人力支撑

(三)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主要存在2个问题

一是村风家风建设仍需加强经过长期的宣传引导,大部分农村家庭和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较大提升,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习俗,但由于旧的乡土文化影响,孩子啃老、高价彩礼、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在农村依然司空见惯。调查显示,80.3%的农村家庭娶媳妇时会在县城给孩子买房(见图4),46.2%的农村家庭结婚费用超过20万元。而从收入情况看,72.6%的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2万元(见图5),给儿子娶媳妇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但大多数农村妇女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只有26.7%的受访者认为“红白喜事铺张浪费”是不良风气。

图片34.png

二是妇女主体意识仍需加强。虽然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仍占据妇女思想主流,很多农村妇女认为做好家务、看好孩子就是自己的本分,忽视了自己的社会功能,对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态度保守,很多妇女参与村务活动是因为“村里让去”或“大家都去”,调查显示,只有51%的女性对村里的“大事”表示关心(见图6),主动参加村务管理活动,但参与范围仍以家庭领域工作为主,经济、政治等方面参与不足。


图片5.png

(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方面,主要存在2个问题

一是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广大农村妇女能够积极响应妇联号召、参与村居家居环境的美化绿化,但创建活动一结束,有的地方乱丢、乱倒、乱扔、乱堆现象又重复出现,“创建—反弹—再创建—再反弹”的问题仍然突出,妇联组织针对性宣传还有欠缺提升农村妇女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多年来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是妇联组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受经济发展、农民素质、工作力度等因素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区域差异。朝鲜族聚居地区、城市周边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基层妇联主席号召力较强地区,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主动性更高,“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活动的效果也更好。一些经济发展、风俗习惯相对落后偏远山区,妇女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较低,效果也差强人意。

(五)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方面,主要存在2个问题

一是乡村两级妇联组织功能尚未充分激活。一方面是引领联系的覆盖面不够广,部分乡村妇联组织重建立、轻建设,工作的触角没有延伸的所有的妇女和家庭,还存在服务的短板和弱项。另一方面是桥梁纽带作用不够强,部分村级妇联工作视野不宽、思路不活,只重视组织内上下级之间的联系沟通,搞体内循环,在加快区域化建设、联动各方力量服务妇女群众方面作用发挥不足。

二是乡村两级妇联执委作用发挥不够明显。2016年群团改革后,村妇代会全部改建村妇联,乡村两级妇联执委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这些新任妇联执委基本都是基层热心的妇女群众,她们对妇联职能、执委职责的认识不深,在引领联系服务妇女群众时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手段,同时,妇联组织引领执委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和载体平台还不健全,短期内执委可以依靠个人热情和付出来开展工作,但从长远看难以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无法将执委自身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妇联工作的生产力。

    三、妇联组织引领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思路对策

  (一)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结合县域布局,引导妇女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形成“一地一品”。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一县一业”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共识。各级妇联组织应紧扣“一主六双”发展战略,重点围绕中西部粮食安全生产带、生态旅游发展两个大环线等产业布局,引领妇女发展符合地方特色、适合妇女特点的的产业集群。首先,要聚焦拓展产业链,重点推动妇女发展循环经济。面向农村妇女开展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普及培训,鼓励扶持以家庭为单位建立中小型生态园,把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推广“猪-沼-稻”“-鸭-蟹”等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互惠循环、协调发展关系,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优质、高效、低耗。其次,要聚焦延长生态链,重点推动妇女发展乡村旅游。围绕“环城、沿路、依江、邻景”乡村旅游布局,培树一批乡村旅游民宿女主人,建立巾帼乡村旅游联盟,推动乡村旅游集约连片发展。将“吉林大姐”服务、“吉林巧姐”产品融入乡村旅游,形成具有吉林特色和妇女特点的巾帼旅游产业,推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要聚焦打通销售链,重点推动妇女发展电子商务。创建更多妇女电商实训和见习基地,开展淘宝开店、抖音制作、直播带货等实用技能培训,组建巾帼电商服务团,随时随地为农村妇女提供技术指导、产品对接、货物流通、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妇女通过电商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产品卖难问题。

二是服务现代农业,培育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女性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各级妇联应加大对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引领扶持力度发挥好合作社在规模生产、科学种植、服务农民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首先,要强化主体培育,搭建组织平台。引领女致富带头人因地制宜成立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一批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吸纳巾帼带头人成为省现代农业发展妇女促进会会员。鼓励女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带动小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其次,要强化智力支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在各类专项培训中明确妇女受训比例,在涉农部门组织的对外考察、经贸合作等活动中,优先吸纳女农场主和女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依托种养殖等各类妇字号产业联盟,利用吉林农网、农业科技网、农信通等信息资源,为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第三,强化资金扶持搭建融资平台。女性创办的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推动妇联组织创业就业资金及相关部门的项目扶持资金,向产业基础牢、带户功能强的女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协调金融服务机构开发针对女农民合作社信贷产品,提供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担保方式、缩短审批时限等优惠政策,缓解农民合作社融资难题。

  (二)注重培育农村女性人才,强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一是加大女村官培养力度,完善妇女参政议政的保障机制女村官是广大农村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引领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针对当前女村官总量不足比例较低作用发挥欠缺后备力量不足等现状妇联组织应着力在制度保障和机制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注重源头保障,完善法律政策机制。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规定,在换届选举文件中明确规定村委会女委员和女主任比例,稳步提高女村官数量。重视对女村官的政治培养,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加强对优秀村官的倾斜力度。其次,要注重教育引导,完善培训服务机制。建立女村官教育培训体系,常态化开展政策法律、村务管理、维权知识等辅导培训组织女企业家、女科技人员牵手结对,帮助女村官结合当地农村产业特色选择创业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引导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引导扶持女村官带头创业。第三,要注重接续发展,完善人才储备机制。建立致富女能手、女党员、女志愿者为主的人才储备库,引导后备人才积极参与村务管理、村民议事等活动,推荐优秀女村官、女后备人才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一步激发她们的参政热情,为换届选举打基础、做准备

    二是加大女农民培育力度,建强农村农业女性人才队伍农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必须依靠农业人才。针对我省农民生产传统、经营保守、科技知识不足的实际,妇联组织应加大引领扶持,培育发展现代女性农业经营人才。首先,要做好“引”字文章,壮大返乡创业人才队伍。组建创业导师团,以农村女大学生为重点开展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和培训指导,对于有创业意向和能力的女大学生,在资金、项目、场地、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其次,要做好“带”字文章,壮大女性致富带头人队伍。面向女农民合作社、巾帼示范基地、巾帼企业负责人开展企业管理、农业技术等多样化培训,推动科技服务、项目支持和劳动力转移等优惠政策向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倾斜,扶持她们优先发展,带头致富。第三,要做好“育”字文章,壮大职业女农民队伍。推动女农民培训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职业技能培训总体规划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中积极推动女农民参训, 提高女性参训比例。鼓励“吉林巧姐”“吉林网姐”带头人参加乡村人才技能等级认证和职称评价,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土专家”“田秀才

三是要加大边境村、老龄村妇女的帮扶力度, 激发兴边富民的人才活力。兴边富民是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工作、加快边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我省边境农村妇女人口少、活力差,地区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等问题,妇联组织应重点在吸引青壮年妇女回巢和加强老弱病妇女帮扶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发展产业,积聚人气。利用延边、白山等边境村地域资源优势,鼓励妇女以边境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山水旅游为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动有条件的地区整村发展巾帼民宿,同时发挥手工制作带头人作用,组织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开展手工制作。强化边境村妇联主席培训,提升创业带富和群众工作能力,密切与离乡妇女的沟通联系,吸引带动妇女返乡创业就业。另一方面,要关爱民生,凝聚人心。聚焦空心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现实需求开展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春蕾助学”“微光行动”“母亲邮包”“母亲健康快车”等公益项目,扩大农村留守妇女“两癌”检查和救助力度,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妇女儿童身边,切实增强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注重发挥妇女独特作用,组织引领妇女共建文明乡村
    一是推动优秀家文化传承以家庭文明促进乡风文明在中国的传统乡土文化中,家文化是核心,是孕育文明乡风、良好社风淳朴民风的源头。妇联组织应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主导作用,以好的家风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气。首先,要用好宣传平台,加强妇女思想引领依托妇女身边的“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和妇联系统新媒体平台,以村妇联主席、巾帼志愿者和先进家庭、优秀女性典型为宣讲员,用妇女“听得懂、感兴趣、记得住、能学会”的方式传播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勤俭节约、绿色生活等文明新风引导广大妇女主动转变思想、共建文明乡村。其次,要强化示范带动,推进家庭文明建设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抓手,有计划、分类别、不间断地寻找移风易俗、绿色环保等各类最美家庭,按照就地就近原则,组织“最美家庭”在本乡本土讲述家庭故事,以身边人、身边事带动农村妇女和家庭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第三,要创新活动载体,助推良好家风传播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开展移风易俗健康婚恋宣传,文明家风、优秀家训巡展,节能环保、绿色家庭创建等主题活动,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自觉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     

    二是增强妇女主体意识,搭建妇女参与乡村治理载体平台。在农村“男工女耕”的现实生活中,妇女在村管理、村容村貌、村规民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妇联组织应更好发挥宣传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大力培养农村妇女民主意识。发挥妇联组织扎根基层工作优势,组织妇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通过讲故事、唠家常等方式,宣传男女平等国策,宣传妇女民主权利,进一步增强农村妇女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持续深化农村妇女议事会建设。重点在落实议事场所、制定议事制度、完善议事规则下功夫,同时结合农村妇女习惯特点,灵活开展议事活动,比如,针对有的妇女不愿抛头露面的心理采取匿名投票方式议事,农忙期间进行流动议事、上门议事、网上议事等等。第三,要注重发挥基层巾帼志愿者作用组织巾帼志愿者围绕移风易俗、乡村文明等开展巾帼志愿服务,以面对面的宣传、实打实的服务唤起农村妇女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动员更多妇女参与志愿服务,建设文明乡村。
   (四)注重践行生态宜居理念,组织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双管齐下,增强妇女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妇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关键要素各级妇联组织应充分发挥贴近农村、贴近妇女的优势,引导农村妇女树立生态保护理念,激发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要深化主题创建活动。“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为抓手,发挥村妇联主席、执委示范带动作用,身体力行带领妇女整理家庭内务、清洁房前屋后、参与厕所革命,并通过观摩评比、挂牌表彰等方式,宣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示范典型,使妇女看有样板、学有榜样另一方面,要建立积分奖励机制推广“以家美换积分,以积分兑奖励”的积分制管理模式,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积分超市,院美、室美、人美厨美厕美纳入积分兑换内容,争取财政、发改等资金支持,形成长效机制,引导妇女以积分改变习惯,以勤劳改变生活
    二是多措并举,推进妇联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均衡协调发展全域推进、整体提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各级妇联发挥组织优势,以典型带动、经济带动、帮扶带动等手段,推动解决各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首先,要以先进带后进积极选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地区,通过召开工作会议开展经验交流、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带动薄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晋位升级其次,要以发展带进展发展庭院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指导农村妇女精心布置“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引导农村妇女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增收致富,增强改善村居家居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要以长效带成效推行网格化管理,落实村妇联主席、执委包保责任,带头推进网格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动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组建巾帼服务队,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督促包保家庭持续净化居室环境有效杜绝“创建一阵风”现象,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五)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织密网络,扩大基层妇联组织有效覆盖。健全的组织网络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妇联应按照总书记“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阵地建设。一方面,要推动纵向向下扎根。以农村自然村屯为中心,在村民小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妇女生产生活最小单元,普遍建立妇联组织或妇女小组,配套建设“妇女之家”或“妇女微家”,为妇联工作“一竿子插到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推动横向延展到边。深入推进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顺应妇女生活方式、聚集方式多元化趋势,探索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行业等新领域,巾帼电商平台、巾帼民宿联盟等新业态,文体团队、留守妇女等群体中因地制宜建立妇联组织,加快实现区域内组织建设全覆盖,服务妇女全覆盖。

二是建强队伍,提升基层妇联执委服务水平。乡村两级妇联执委是妇联组织联系服务农村妇女的重要力量。各级妇联应把提升基层执委的全局观念、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指导她们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开展工作。一方面,要为执委提升能力创造条件。根据基层妇联执委成长发展、履职需要和个性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每名执委每年至少轮训1次。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的干部业务学习、创业技能培训、外出观摩考察的活动向基层妇联执委倾斜,提高基层妇联执委引领妇女、服务妇女、联系妇女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为执委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组建执委工作室,引导基层执委按专业及功能分团分组,集中优势,抱团行动,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多元化特色化精准服务。建立完善基层妇联执委议事、主席轮值等制度,基层妇联执委进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妇女群众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在引领妇女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妇联组织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还要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联政策、联资源、联活动、联工作,构建起开放式社会化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