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她力量” | 致敬!坚守“疫”线的白衣战士

时间:2022-04-05 09:45:34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显示:

她们是父母眼中的孩子,

是孩子心中的脊梁,

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疫情面前,她们的选择令人动容,

她们变身为白衣战士,

义无反顾,迎难而上

她们是白衣执甲的巾帼奋斗者!


微信图片_20220607151536.jpg

3月8日,吉林省前卫医院按照上级指示要求,紧急派出由2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支援队伍,到吉林市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核酸采集工作。由于队员们全部是女性,所以大家给自己取名“巾帼小队”。

抵达吉林市后“巾帼小队”第一个要啃下的硬骨头,就是当时疫情较严重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领队赵玲丽依据多年的护理管理和工作经验,迅速把24人分为11个行动小组,包括体温检测组、感控预防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多个小组。团队还建立起自己的物资储备库,指派专人清点发放,定时清点剩余物资,并将第二天的工作物资储备装袋。团队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式,队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得队员管理、核酸采集、后勤保障、人员安全等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如果没有紧急任务,每天晚间7点30分是“巾帼小队”召开线上会议的时间,在线上大家汇总当天工作推进情况、遇到的问题、有效建议及第二天工作的安排。     

打赢硬仗,需要更多的“硬核”行动,离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后,她们又奔赴疫情需要的其他战场。队员们不畏艰苦,不畏严寒,并肩奋战在吉林市核酸检测最前沿,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了新时代白衣天使的“硬核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607151544.jpg

沈悦是蛟河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疫情来临,她就到吉林市进行支援,清晨四点多集合是她每天工作的常态,有时晚上九点多结束工作,有时要忙到深夜十一二点。在这次支援中,她担任的是核酸采样员的工作,每次采样最少八九百人,最多能达到一千四五百人。在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中,手脚肿了,关节处的肿胀有时会让她半夜疼醒,但这些难受在她心里抵不上居民的一句感谢。“有一次采样时,一位大爷跟我说,‘孩子你辛苦了,现在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大爷给你鞠一躬。’听到这话,我就觉得值了,什么都值了。”她高兴的说。

沈悦在吉林市支援了多少天,她就瞒了父母多少天。“我爸妈都在白城,疫情这事本来就让他们上火,说了也是徒增担心。”平时经常会和父母视频通话的沈悦,这个月常用“白天科室太忙,我得早点睡”这样的借口挂断父母的连线。“最近我怕家里多想,休息时就和他们视频一会儿,只露出眼睛、鼻子和嘴,不让他们看见我在哪儿。”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沈悦觉得参与这次支援是自己20多年来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微信图片_20220607151548.jpg

当听到需要组队支援吉林全员核酸检测任务时,52岁的集安市医院朱艳第一时间报名,单位考虑她年龄较大,入户采样的高强度工作可能会吃不消,让她考虑一下再做决定,她说:“不用考虑,我是党员,关键时刻我必须顶上”。

她们小分队的任务是到封闭小区对居家管控人员采集核酸样本,风险很高,需要一层楼一层楼地爬,挨家挨户近距离接触,不但是体力上的消耗,更是对个人心理意志的考验。她在日记中写到:“每天都是汗流浃背,为了降低被感染的风险,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不能按时吃饭,经常会脱水甚至晕厥,爬楼如同爬高山,憋气乏氧特别难受,为了不被感染,只能强忍着。”“今天的工作总算是结束了,饥寒交迫,两条腿如灌了铅一样沉重,每天近千次的手消毒在寒冷的季风中体温被一次次无情带走,冷至骨髓,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坚持着。”“晚上11:30了,比昨天回来的早一些,还有队员这个时间仍然在工作没有回来,晚饭已经凉透了,只能用热水泡一下再吃,饿了一天,尽管很饿却没有食欲,只想好好睡一下,匆匆吃了一点,抓紧时间准备第二天的工作用品后很快进入梦乡”。



微信图片_20220607151553.jpg

她是医生、患者和同事心目中的“小仙女”“小姐姐”和“小领导”。她是白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徐颖,她始终在抚松县中医院救治患者。

医生夸她“小仙女”,到达抚松县中医院后她第一个通过穿脱防护服培训考试,被任命为第四护理小组组长。“三疗区,三疗区,你们准备病房,一会又来患者了。”大家一下子紧张起来,毕竟是首次接收新冠肺炎患者,时间紧、任务重,还没有患者个人信息,怎么办?她快速思考应对的办法,想起原单位有患者入科的项目,及时在电脑里调出了23名患者名单。按名单快速分房、对床位命名,不到半小时就准备完毕。指挥中心的领导们都很惊讶:“刚刚通知接患者,你们这边床都分配好了?!”

患者喊她“小姐姐”,在抚松县中医院上岗后,她首先去找抢救车,看车上有什么备品,以便应急使用。采集核酸时,患者因为鼻腔受刺激常会咳嗽,产生感染的风险。徐颖胳膊悬空、眼疾手快,患者略有感觉时已经完成了采样。病房里的学生特别信赖她,“小姐姐,下次你还能给我采吧?你的手不抖,我觉得很舒服!”

同事服从“小领导”,她想出了提前做好宣教的点子。患者入院时,她们以3名患者为一组,提前告知:到病房先做什么,口罩、防护服、粪便怎么处理,几点打水、送餐、用药……这样,医护与患者都知道日程,成为最快捷最省时的办法。



微信图片_20220607151556.jpg

她年近六旬,却在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她工作二十余载,却对疫情防控一直“较真”,严守严防。她就是长岭县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张玲。

疫情发生以来,她被临时派驻到隔离点工作,主要负责业务管理。她走在前,做在前,带着团队短时间内完成隔离点改造升级,明确隔离区、工作人员区、物资储备区三个重点区域划分;根据宾馆实际格局条件,调整设置规范的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在重点防控环节脱衣间,她精心研究设计、改造,达到了一脱间,一缓间,二脱间,二缓间、清洁区五个流程的加固防范标准。为了让隔离点快速投入使用,她忙的连口水都喝不上,饿了就吃上一碗泡面。她还经常微笑着鼓励身边的“战友”说:“只要能守住疫情不扩散,不传染的底线,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所在的隔离点主要接纳的是外地转运过来的与确诊病例密接隔离人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快速建立了疫情防控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并亲自示范演练穿脱防护服、消毒消杀、核酸采样、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节,督促岗位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在保证业务管理到位基础上,她主动与带队领导、隔离点负责人研究协调物资储备、闭环管理的各项安全防范工作,从业务开展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她的努力下,隔离点启动前各项工作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做好隔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20607151600.jpg

刘寅寅是图们市月晴镇卫生院的一名护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接到上级领导通知后,她立即加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去。从早上八点到达单位,准备今日核酸检测人员样本,统计今日核酸人员汇总表,规划路线,由于乡镇村屯之间距离远,所以需要有计划地完成,确保万无一失。准备工作完成后立即入户检测,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面屏,拿上采样器材,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过坎坷不平的风雪路,爬上一层层居民楼,重复的爬楼使防护服早被汗水浸湿,单薄的防护服在室外时显得格外寒冷,出楼时凛冽的寒风扫来,又是透心的凉,直到晚上九点,终于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经过人、物消杀,标本,医疗废物放置后,才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工作。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倒头就睡着了,奶奶端着热腾腾的面条不忍心叫醒她,默默地望着她很是心疼,眼里泛起了泪光。